(一)護溪課程之理念
1.傳統規範:
透過一系列的課程,學童們越過藩籬,依循著祖先的足跡,重新捨起與自然生態共生、共存的法則。
2.自然探索:
從溪流中的自然生態特色,如水生植物、水生昆蟲等,進行自然生態探索研究,期望學童從溪流生態觀察探索中了解宇內溪的特色及值得保護的各類資源。
3.保護水資源:
為保護學校與社區潔淨的水資源,結合學生家長力量,並向村辦公室提出保護溪流,希望透過共同努力,保護難得的水資源。
4.環境保護:
透過護溪課程中安排水質監測、水中生物物種調查,以及讓孩童協助撿拾河邊及河中垃圾,進行清溪淨溪,了解濫獵魚及河川污染對水質及水中生物的嚴重影響,並推動社區封溪護魚,成立社區「護溪巡守隊」以建立居民及孩童保護河川、保護環境的觀念。
5.落實環保概念:
藉由溪流課程的規劃,讓學生了解保護環境與水資源的重要,從而帶動社區居民珍愛環境、保護水資源的環保觀念。
6.美麗家園永續經營:
成立「泰雅、溪流、共存法則聯盟」,透過組織的力量,共同規劃封溪護魚,橫溪大掃除,保護河川,善加利用水利,保持河川潔淨的計畫,以達成美麗家園永續經營的目標。
(二)護溪課程之保育團隊
1.教師保育團隊
1-1教材設計組:針對議題,發展符合學生之課程設計及教學實施。
1-2自然生態組:以宇內溪為主軸,了解溪流及週邊特有的自然生態。
監測水質—以水中生物、植物為指標。
1-3攝影記錄組:真實紀錄活動過程,並於結束後撰寫手札。
1-4資源整合組:協助各組的需求及整合各界的資源。
2.社區保育團隊
2-1護溪巡守隊:社區民眾自發性輪流淨溪、巡守。
2-2社區發展協會:專業協助與諮詢。
2-3社區解說員:社區解說員與教師協同教學。
3.學生保育團隊
3-1小小保育員:透過課程,讓學生能達到本計畫之目標。
(二)護溪課程之課程規劃
  • 護溪愛魚共生息
  • 泰雅宇內親體驗
  • 童詩童心同歡唱
  • 數位遊學E視界

1.簡易水質檢驗:
運用世界水質監測協會所採用檢測方法係以物理與化學方法檢測為主,另以生物指標方法(觀察、採集……)為輔,來推斷該水體之水質概況,提供社區居民監測水質一個簡便、安全的方法。

2.溪流生態教室:
宇內溪除了提供了附近居民們的飲水需求外,這條溪流也孕育了無數的生命,提供了許多生物棲息與覓食的場所。藉此課程讓我們帶領著孩子一同來認識溪流生態中的各類物種。

3.悠游課程放魚苗:
藉著放魚苗活動,讓孩子與家鄉的溪流結合,讓生活記憶與經驗連結,大家一起與復育宇內溪生態共生息、一起放魚苗,為上天賜予的土地的永續埋下「心」希望。

4.溪流裝置藝術:
以護溪為主題,結合泰雅傳統工藝與圖騰,運用當地原生媒材,在溪流邊較為廣大的石灘上,與小朋友及社區家長協同完成一件或數件裝置藝術作品,喚醒大家對於護溪行動的決心,及彰顯護溪行動的刻不容緩。

1.傳統文化課程:
透過傳統射魚器具製作課程、捕捉技術的教授、傳統文化的傳承,射魚課程不單單只是射魚而已,而是要把舊有的傳統體制找回來。讓孩子學到大自然如何在各種因果關係中,維持生態的平衡,也重新拾起與自然生態共生、共存的法則。

2.生態對話之旅:
潺潺流水孕育著無數的生命,美麗的河川流傳著泰雅祖靈的智慧,在孩子們重回祖靈懷抱時,能從中體會大地所帶給我們的最純真的感動。

3.溯溪運動:
義盛部落的宇內溪,是上天恩賜的,供他們飲用,供他們玩耍……。當他們褪去文明的雙腳與視覺時,才能體會自然與土地給你的感覺。藉此活動,讓孩子們依循祖先的足跡,踏上宇內溪獵徑,體驗泰雅祖先狩獵生活,體認有必要扮演管理者的角色,盡到維護環境的義務。

1.溪流剪報教學與溪情童詩創作:
義盛部落的宇內溪,是上天恩賜的,再加上義盛部落的山山水水,結合了大自然的蟲鳴鳥叫,潺潺溪流聲,展現師生的創造力,孕育出美妙的詩情話義。

2.聽!與大自然共歡唱:
靈感來自義盛部落的山山水水。結合了大自然的蟲鳴鳥叫,潺潺溪流聲。原住民族與生俱來有生命力的聲音及其創造性與活力,呈現原住民對大地、生命的感動。

小烏來人物誌、遊學規劃家、小烏來遊學記:
   以宇內溪為主軸,延伸至部落的景點特色。孩子透過實地探查、訪問、多媒體設備的運用,經由老師的指導協助,完成數位遊學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