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欣綺老師:

  由於剪報活動已在本校持續一段時間,學生多數皆能獨立完成,但為使學生能更深刻體認環境議題的重要性,故配合國語日報自然教室專欄主題報導,透過蒐集、整理、分析,使學生由做中學,增進親身體驗的機會。

   在這個階段中學生遇到的困境是成果的呈現,由於學生校缺乏自信心,在上台時總會出現害羞或是不知如何報告的窘境,不過透過同學及老師的鼓勵、協助,學生們大都願意再上台試試看,此一教學活動也提供學生再次獲得自信的機會。

   寫作童詩一般對學生來說是十分困難的,一部分原因是學生對童詩的認識不足,另一方面我認為學生對修辭的技巧上不純熟,所以在童詩寫作上總是無法有質與量兼具的作品。但是,這次剛好配合學校「護溪」主題,學校經過一系列有系統的規劃,使學生能實際參與,倒也豐富學生於寫作前的準備,因此教授起來並不覺得十分困難,主要原因我想是主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寫起來自然得心應手。

   不過學生經驗豐富並不表示能確實化心中感觸為一首完整的童詩,學生的語句是斷續的,為使學生能連句成詩,故設計句型練習及童詩仿作,並利用國語日報資源輔助,也許是因為我並不要求學生一開始就完成一首詩,並拉長時間增加學生與童詩接觸的機會,因此此次課程對學生及我來說並不覺得十分困難,也使我能再次檢視童詩的教學意義。
張祖翎老師:

  作曲其實是一門很需要專業知識、很深奧的學科,需要很多年深入的學習。在這一方面,實在有些傷腦筋。讓學生唱給我聽,會走音、我引導寫作的話,又不像學生原創,再加上學生在節拍上沒有太多概念,在剛開始的時候,真的很多困難。

   好在現在有最新科技的錄音筆,這裡的孩子自然律動也相當不錯,在不斷的計畫與修正中,總算找到一個方式,共同創作了我們的樂曲。

   音樂是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而這點,在這裡的孩子身上尤其明顯,我認為這樣一系列的課程,在各方面都相當創新,當然老師教學難度也相對增加,但是學生絕對是獲益良多的。

  除了技能之外,更希望孩子能在心靈上獲得些什麼,而這些正是我們這些老師所致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