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緣起
   泰雅族與大自然生態間維繫著一種微妙的親密關係,他們取諸大地,用諸自然,在供需之間自有他們的平衡之道。隨著漢人進入,除了新科技、新文化、新思想大舉進入,也破壞了泰雅族人原本珍視尊重的環境和可貴的觀念。因此才有這樣一系列的課程,除了改善環境,也將泰雅族原本的祖訓、原本的環境在充滿希望的下一代身上還原。

  而藝術充實生活,讓人心變得柔軟,音樂在人身上造成的改變是日積月累、如滴水穿石般的,廣闊而深遠。因此,我們也希望透過音樂與創作,讓學生在環境教育上除了透徹了解知識之外,也能有一場心靈之旅。

   綜合以上,本課程銜接溪流剪報教學及溪情童詩創作,讓學生先認識故鄉,理解環境,然後能夠愛鄉愛土,接受、深化並內化自己的文化與環境,希望不遠的將來,能培育出一群熱愛家鄉,知道自己能夠為家鄉做些什麼,具有遠景的青年。

(二)設計理念

  銜接於溪情童詩創作之下,奠基於學生自己創作的童詩上,讓學生對於歌曲創作和演唱有較濃厚的興趣。 主體分為兩大部分進行,一部分由教師根據學生的童詩作修改及歌曲創作,另一部分讓學生自行學習作曲,採用集體創作的方式,最後發表。

   設計上希望學生透過創作歌曲趣味性的理解音樂的行進規律與基本樂理,並在創作過程中將此護溪課程中所學所用更加深層內化,成為自己的思想理念,並有所成長。

(三)教學目標
  • 低年級
  • 中年級
  • 高年級
  1. 能夠喜愛並欣賞中高年級學生創作之童詩。
  2. 能夠正確唱出創作曲曲調,並理解歌詞的涵意。
  3. 能夠藉由歌唱體察護溪課程的內涵。
  4. 夠在群眾之前發表。
  1. 能概略理解童詩寫作的技巧。
  2. 能熟悉老師上課時舉例運用擬人法所創作的童詩。
  3. 能辨認運用「擬人法」修辭的句子或文章。
  4. 能靜下心欣賞童詩之美及其中的趣味。
  5. 能欣賞並讚美他人所創作童詩的優點。
  6. 能進行童詩仿作。
  7. 透過剪報提升兒童的閱讀、寫作興趣;增加同儕、家人間對環境議題的認識。
  8. 將環境議題深入學童的學習中,建立環境永續經營意識。
  9. 學會基本樂理並融會貫通,在老師的指導下創作歌曲。
  10. 能夠正確唱出創作曲曲調,並理解歌詞的涵意。
  11. 能夠在創作的期間將歌詞反省內化,理解護溪課程的內涵。
  12. 能夠藉由歌唱深化理解護溪課程的內涵,關心自己的環境文化。
  13. 能夠在群眾之前發表。
  1. 能概略理解童詩寫作的技巧。
  2. 能熟悉老師上課時舉例運用擬人法所創作的童詩。
  3. 能辨認運用「擬人法」修辭的句子或文章。
  4. 能靜下心欣賞童詩之美及其中的趣味。
  5. 能欣賞並讚美他人所創作童詩的優點。
  6. 能進行童詩仿作。
  7. 透過剪報提升兒童的閱讀、寫作興趣;增加同儕、家人間對環境議題的認識。
  8. 將環境議題深入學童的學習中,建立環境永續經營意識。
  9. 學會基本樂理並融會貫通,在老師的指導下創作歌曲。
  10. 能夠正確唱出創作曲曲調,並理解歌詞的涵意。
  11. 能夠在創作的期間將歌詞反省內化,理解護溪課程的內涵。
  12. 能夠藉由歌唱深化理解護溪課程的內涵,關心自己的環境文化。
  13. 能夠自行規劃表演方式,並與護溪課程連結。
  14. 能夠在群眾之前發表。
(四)教材來源:自編教材
(五)課程方案融入之領域
  生活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綜合活動
(六)實施總節數:共58節

  溪流剪報教學 18節、溪情童詩創作 20節 、與大自然共歡唱 20節

(七)方案發展歷程
  • 溪流剪報教學
  • 溪情童詩創作
  • 與大自然共歡唱

主題課程一:溪流剪報教學    節數: 18

(一)背景說明
  學校日前接獲讀報教育專案補助,故利用此項資源,進行溪流剪報教學活動。國語日報內容包羅萬象、豐富多元,正好彌補學生對溪流生態、環境經驗之不足。

   國語日報中有自然主題專欄,經由老師導讀後,由學生進行剪報活動,並書寫心得,一方面能增進對大自然的認識與喜愛,另一方面,也能藉由反省體認關懷環境的重要性。

(二)課程內容
◎ 活動一:溪流環境知多少

  1. 課前請學生蒐集溪流環境相關剪報(例如:水生植物、兩棲動物、高山魚類…等等)
  2. 請學生分別上台發表蒐集剪報之內容,並作簡介。
  3. 請學生自行討論水生動物適存環境及可能遭遇的危機。
  4. 教師引導討論溪流保護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 活動二:溪流環境設計師

  1. 教師發下全開白色圖畫紙,由學生進行版面設計。
  2. 請學生將活動一所蒐集的資料裁剪,並配合主題所需分類。
  3. 將分類好的剪報黏貼於圖畫紙上。
  4. 待所有學生完成後,教師協助學生將各自的作品黏貼成如下的溪流生態環境圖。
  5. 成果發表

◎ 活動三:生態小記者

  1. 讓學生從溪流生態環境圖中選擇一主題進行深度探究(例如:苦花魚的適存環境與原因、常見水生植物與生長環境的關係、人類生活與河川的密不可分…等等)。
  2. 待學生自各管道取得資源後,上台發表意見及看法。
  3. 請學生相互討論後,針對有興趣的主題進行心得書寫。
  4. 將此心得學習單張貼於溪流生態環境圖。
  5. 成果發表。

(三)評鑑:學習單、溪流生態圖、口頭心得分享

主題課程二:溪情童詩創作   節數: 20節

(一)背景說明
  寫作童詩除了運用想像力,生活中的體驗亦是創作的養分,本教學活動設計希望訓練學生運用敏銳的感受力,也就是善用各感官,仔細的去觀察與感覺宇內溪之美,從中尋找寫作的靈感。

  兒童詩的創作,是一件既迷人又享受的美好過程。詩人作家們喜歡創作兒童詩,而兒童自己更是最佳的創作者,藉由教師針對中高年級的小朋友選擇介紹三種修辭法:視覺摹寫、擬人及譬喻。讓孩子能欣賞童詩的趣味,進而能用優美的文字,抒發他心中的想法,讓孩子自然的展現自我,進行一場與大自然的溝通方式。


(二)課程內容:四~六年級
◎ 活動一:大家來說詩
為訓練學生們對詩的認識及熟悉,教師可先擇一主題與學生進行初步練習,如月亮看起來像是...,月亮給你的感覺是什麼?月亮的形狀差異又讓你想到什麼?教師可將學生答案書寫在白板上,並多鼓勵學生發表。

◎ 活動二:連接成詩
   延續大家來說詩的活動,由教師提供造句句型,如…像…,又像…,看起來…,真是…,請學生將活動一之句子加以整理成指定之造句句型,並完成作品。

◎ 活動三:童詩填空
教師利用國語日報語文專欄資源,先帶領學生朗讀一完整童詩,並講解意境,再將部分句子以填空方式表現,並更改主題,請學生動動腦後學習以修辭法句型再填入適當句子。

◎ 活動四:童詩仿作
配合四年級上學期國語第十一課「懷念淡水河」之童詩,請學生進行仿寫練習,一方面能使學生盡快融入主題-河川之情境,另一方面也能使學生將所學到的詩歌技巧運用於此作品。

◎ 活動五:大顯身手
經過童詩填空及童詩仿作的練習後,在此一階段希望能由學生獨立完成,如遇學生表示無法進行時,教師則多給予鼓勵及支持,並請學生重新回想與主題有關之詞句。

課程內容:一~三年級
  童詩插畫:在四~六年級學生完成作品後,為使一~三年級學童能共同參與此一童詩活動,但又考量學童語文寫作能力尚不足,因此以插畫方式表現,學童可先擇一首最能使他感動的詩,於體認詩意後配合美勞課加上插畫,並完成小書。


(三)評鑑

  1. 觀察學生於課堂討論、分享交流與表演的開放度、靈敏度。
  2. 藉由課程進行,觀察學生對語文作品的領悟與解讀能力是否有所提升。
  3. 從上課討論評鑑學生對語句的感受力與表達能力是否有所增進。
  4. 課堂中同儕的互相評鑑表現。
  5. 課後學習單的質與量。
  6. 發表(童詩及插畫)的狀況。

主題課程三:與大自然共歡唱    節數: 20

(一)背景說明
  銜接於溪情童詩創作之下,奠基於學生自己創作的童詩上,學生基本上已經理解課程的進行方向。
由於學校日前曾經申請經費購買電子琴並於課堂上教授,因此學生有初步的樂理常識,且能夠單手使用電子琴彈奏簡單樂曲,已經理解電子琴的基本構造,並喜愛彈奏樂器,也能夠在老師伴奏下演唱歌曲。
另一方面,學校今年度申請教育優先區的經費進行樂團教學,目前小有成果,能夠表演一些流行樂小品,因此,也計畫由老師創作編曲,樂團練習後展現成果。


(二)課程內容
◎ 活動一:宇內溪狂想曲
中年級 節數:2節

  1. 複習已知的基礎樂理。
  2. 老師教導學生基本作曲法則(例如:節拍、調性、音程…等等)。
  3. 挑選作為共同創作樂曲的童詩(匿名投票、互給分數、講評等)。
  4. 表決共同創作的型式(例如:三拍子、輕快曲風、小調音樂…等等)。
  5. 每個人提出選曲的理由和對創作型式的想法。
  6. 逐步完成成果。
  7. 老師指導學生修改完善。

  高年級 節數:2節

  1. 複習已知的基礎樂理。
  2. 老師教導學生基本作曲法則(例如:節拍、調性、音程…等等)。
  3. 給予學生範本作為作曲參考(例如:歸來吧!蘇珊娜、王老先生有塊地、我的家庭真可愛…等等),並提示其中的特殊作法。
  4. 挑選作為共同創作樂曲的童詩(匿名投票、互給分數、講評等)。
  5. 表決共同創作的型式(例如:三拍子、輕快曲風、小調音樂…等等)。
  6. 每個人提出選曲的理由和對創作型式的想法。
  7. 逐步完成成果。
  8. 老師指導學生修改完善。
  9. 請學生討論表演型式、排練方式、串場、曲目編排…等等,規畫一個完整的演唱會。

◎ 活動二:來自溪流的聲音
  低年級 節數:2節

  1. 老師說明中、高年級選曲及作曲的意涵,歌詞意義。
  2. 以電子琴教唱。
  3. 學生上台演唱,並發表對歌詞、樂曲的心得。
  4. 根據樂曲意涵繪畫。

  中年級 節數:2節

  1. 老師說明高年級選曲及作曲的意涵,歌詞意義。
  2. 以電子琴教唱。
  3. 學生上台演唱,並發表對歌詞、樂曲的心得。
  4. 根據樂曲意涵編排動作。

  高年級 節數:2節

  1. 老師說明高年級選曲及作曲的意涵,歌詞意義。
  2. 以電子琴教唱。
  3. 學生上台演唱,並發表對歌詞、樂曲的心得。
  4. 根據樂曲意涵編排上台方式、演唱方式。
  5. 帶領中、低年級彩排樂曲。

◎ 活動三:屬於我的海角七號
  對象:全校學生 節數:4節

  1. 由老師引導,高年級學生帶領全校學生作成果發表會。
  2. 攝影並拍照。
  3. 學生在發表會後寫下心得。
  4. 觀賞自己的發表會並省思如何更加精進。
  5. 老師總結。

(三)評鑑:曲譜、口頭報告、學習單、展演

(八)具體效益

學生層面

  1. 本校學生均能體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2. 兒童語文能力及創造力有明顯提昇。
  3. 在做中學,藉由實務,學會作曲的基本技巧。
  4. 藉此培養學生對音樂更深入的興趣。
  5. 從詞到曲皆由學生創作,保持對護溪議題的高度關注。
  6. 自己思考、自己創造,讓護溪不再只是課堂上的課題。
  7. 自己舉辦演唱會,學習組織架構一場表演。
  8. 音樂能夠長久流傳,且影響深遠,在學生心目中留下長久的影響。

教師層面

  1. 教師能隨機將環境議題融入各領域之教學中。
  2. 與學生共同成長,在教學中學習到新的想法。
  3. 藉此更加理解學生的想法、價值觀…等等。
  4. 在組織創造的同時重新思考課程的出發點、用意、初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