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部落與大自然生態間維繫著一種很相當微妙的關係,他們取之於大地,用之於自然,往往在供需之間維繫著特殊的均衡狀態。不過,漢化後泰雅族跟著學習許多平地人的習慣與謀生方法,如用藥毒魚、炸魚、電魚等方式破壞生態平衡以滿足口腹之慾,現在的溪裡,魚可以說是少之又少,真的是清澈見底。因此期望護溪運動,能把生態還原到當初的樣貌,並且可以回復舊有傳統規範的部落社會體制,護溪運動不單單只是護溪而已,而是要把舊有的傳統體制找回來,讓孕育部落的河川,可以回到當初用傳統規範保育與禁止的樣貌,所以護溪運動突圍了現代的破壞,也傳承了泰雅文化中的倫理秩序。
一、傳統文化課程: 1.網站:http://bimaten.myweb.hinet.net/%A4s%A9~%BBP%BEE%B1p.htm 2.網站:http://tw.myblog.yahoo.com/jw!QdHqMKeIGQFoFFSf0g--/article?mid=4931 3.自編教材
二、生態對話之旅:自編教材
三、溯溪運動: 1.網站:http://www.block.com.tw/modules/newbb/viewtopic.php?post_id=33 2.自編教材
主題課程一:傳統文化課程 節數:4
(一)背景說明 透過泰雅族傳統生活與自然關係的課程,包括狩獵方式、狩獵區、獵物、射魚器具製作課程,把舊有的傳統體制找回來,讓孩子學到大自然如何在各種因果關係中,維持生態的平衡,也重新拾起與自然生態共生、共存的法則。
(二)課程內容 ◎ 活動一:泰雅族人的遷移(1節)
◎ 活動二:泰雅族與大自然的利用關係:狩獵、射魚(1節)
*教師總結:我們應與大自然維持平衡的關係。
◎ 活動三:希望泰雅:泰雅千年(2節)
教師播放『泰雅千年影片』,學生觀賞完畢後,請學生探討以下問題:
【泰雅千年】主軸與特色
這支劇情片以古泰雅族的部落遷徙及現代泰雅族人的都市流離為主軸,古今交錯,呈現泰雅族的生態文化智慧及族群流徙的歷史滄桑。 以「泰雅遷徙」為主題,「現代」與「傳統」並呈影片拍攝以「遷徙」作為核心,呈現古泰雅部落遷徙過程中所展現的各種生活經驗與生態智慧。透過流落都市的原住民中年板治,敘述原住民在現代化都市中的窘境,運用「現代」、「傳統」交錯的手法,正彰顯出泰雅Gaga可以隨時代改變的意義。
標識「尋根意識」的價值透過一個在都市叢林裡遊蕩的原住民中年人--板治,面對生活的壓力,他從都市流浪回部落,在族人溫暖的接納和巴度瘋癲的互動中,板治彷彿重新喚回失去的記憶,原本流浪的生命不再流浪,回到部落成為泰雅真正的勇士。 史詩般的壯闊山景&細膩動人的情感泰雅族是一個山的民族,雖然分佈在不同的山嶺,但他們在山林間穿梭的矯健身影、走在稜線上艱辛的遷徙過程、與自然和平共存的生活經驗和智慧,都表現出泰雅族人既取之於山林,卻也是山林的守護者。
(三)評鑑:學習單(見學習單~泰雅千年)
主題課程二:生態對話之旅 節數: 12
(一)背景說明 義盛村擁有好山好水,如小烏來風景區、瀑布群、神木群等豐富的自然生態景觀資源,和濃郁的泰雅族原住民文化色彩。在如此優美的環境中學習,更容易與自己本身生活的生態環境產生共鳴,除此,學生在接受學校內的教育之外,還可以走出校園,以社區環境為教材,進而了解它、愛惜它、保護它。
(二)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包含了社區各個景點,因本校地處小烏來風景區內,關於各景點的資料介紹並不匱乏,故在行前在校內讓學生在資訊課程與本校圖書室中先自行搜查相關資料,且相關課程任課老師亦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設備讓學生先睹為快,再輔以口說講解,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可以知道自己即將要學習的多元且豐富的校外知識,再身入其境的去感受,相信不僅是學生,就連老師也能樂在其中的享受樂趣。
◎ 活動一:小烏來風景區與護溪護魚區 <1>小烏來風景區 收費站-觀瀑亭-好漢坡步道-涼亭-小烏來瀑布-森林步道-和平吊橋-龍鳳瀑布-風動石 <2>護溪護魚區 生態教育(動植物生態)、水濱活動(溪流教育)、景觀欣賞(地形地勢結構、特殊地形景觀)、遊憩休閒
◎ 活動二:部落體驗區與越野賽跑區 <1>部落體驗區 義盛國小-社區訪問(依山形建築的特殊房舍景象)-認識部落(義興、大利幹、上宇內、下宇內、卡普) <2>越野賽跑區-義興產業道路
◎ 活動三:生態體驗區(高年級學生) <1>生態體驗區 登山步道-宇內溪東側的北插天山、赫威山神木群-生態教育
(三)評鑑 在活動結束後,以寫生及學習單方式讓學生紀錄自己所走過的路和自己觀察到的景觀感想,由老師收回後再與其他老師一起討論出優秀的佳作且公佈讓全校師生一起分享。學習單請詳見附件。
主題課程三:溯溪運動 節數: 4
(一)背景說明 義盛部落的宇內溪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但宇內溪卻隨著居民環境保護意識低落,遭遇環境破壞。希望藉著溯溪的親身體驗活動,讓學生不僅能認識水中生物、了解學習水域運動安全的重要性、體認環境保護的重要,並且利用天然的溪流環境,從事正當的水域運動,進而與大自然共生、共存。
(二)課程內容 ◎ 活動一:溯溪安全-溯溪運動常見之運動傷害(1節)
(1)引起動機: a.學生觀賞網路上溯溪照片 b.讓學生猜出溯溪可能運用的身體部位,及可能發生的運動傷害 c.教師講解運動傷害初級處理的重要性 (2)發展活動: a.教師講解運動傷害如:踝關節、扭傷、手臂拉傷、疲勞性骨折等 的初級處理方式--R、I、C、E即休息、冰敷、壓迫及抬高。 b.講解運動傷害的預防措施 (a) 選擇較良好的溯溪鞋。 (b) 選擇良好踏足點避免滑倒扭傷。 (c) 避免跳躍式的溯行。 (d) 平時多加強運動增加肌肉及肌腱力量。 (e) 以貼扎貼布模式或用彈性繃帶來保護踝關節避免扭傷。 (f) 扭傷時可借用手杖來減輕患部承受的重量。 (g) 短時間無法離開溪谷,可服用適當藥品以緩和腫脹及疼痛。 (h) 立刻實施R、I、C、E (3)綜合活動:讓學生實際演練「休息、冰敷、壓迫及抬高」等動作。
◎ 活動二:溯溪活動親體驗(2節) (1)準備活動:體能訓練、行前說明 (包括秩序、安全、課程進行順序、互相協助等方面) (2)發展活動:溯溪中進行生態教學,適時加入水域運動安全觀念。 (3)綜合活動:
◎ 活動三:溯溪心得分享:活動繪畫暨分享(1節) (1)準備動機:教師播放溯溪活動照片,引發學生舊經驗, 適時請學生發表溯溪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2)發展活動:請學生填寫學習單。(見學習成果--溯溪遊記) (3)綜合活動: a.請學生發表學習單內容,並提出自己的護溪方法。 b.感謝有你~溯溪過程中有接受同學幫助的人,寫張卡片或用說的 方式表達對同學的感謝。
◎ 活動四:護溪計畫做了嗎? 學生經由溯溪活動,體認到自然的奧妙,並應與大自然維持平衡與共生的道理,在第四節課時已訂定護溪計畫,教師應不定期帶學生前往宇內溪關心護溪計畫是否如期實現。
(三)評鑑:學習單(見~溯溪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