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半太陽傳說
  • 射日傳說
  • 鳥占與希利克鳥
  • 大霸尖山

  泰雅先輩曾如此傳訴一個故事。相傳在遠古以前,太陽是一個巨大的熱球,白晝時無法判定工作的時間。當然到了黑夜,大地昏暗亦會維持相當長久,睡眠的時辰更無法有效控制。泰雅族的長老們乃聚會討論之後說:「我們是否前去把火球分成一半,使我們能活在有白天亦有黑夜的固定生活」。

  他們精挑細選了三位驍勇善戰的壯士並且各自又揹著一位年幼孩童,同往征服惱人的烈日。 步步前往途中,他們沿路播下果樹的種籽及小米的種籽,以備回程之需。日復一日的走在征服烈日的途中,望著天際日出的地方遙遙無期。走著走著這三位征服太陽的勇士們,此刻已經是老態龍鐘白髮蒼蒼了,隨時光的推進亦相繼駕鶴西歸。接下來是由他們帶來的三位幼子接續征服太陽的任務。

   皇天不負苦心人,他們終於抵達了日出的老巢。但是太陽散發的熱力,使得他們難以接近,他們只有暗藏在山脊的背面等待出擊。終於機會來了,太陽漸漸地昇起,太陽使出的熱度威力,讓他們三位金童目眩眼花,久久不能適應。三位金童神箭同步拉弓,把弓箭拉到最適合的張力,然後射向紅通通的太陽。 飛快的箭矢 ” pok ”的聲音射中了太陽的正中心,隨即太陽”was……was ” 的噴血由急而緩,太陽!可怕的太陽漸漸收斂,熱度逐漸的轉弱,降到人們可以忍受的程度,征服烈日的任務終於成功。

   征服太陽的三位金童踏上歸途,一邊走回家,一面採食許多年以前他們的長輩播下的果種,現在已經是果實纍纍香嫩可口,至於撒播的小米更是蔓植成一大片小米田啦!當三位金童返抵家門之際人事已全非,而他們三位已然持拐杖膚髮雪白之年,又有誰還能記得他們呢?據說自此而後,日光適度的照射且日夜分明,人們亦能在正常的時段得以工作、得以歇息而不再受烈日的煎熬。(取自原報第15期)

  跟分半太陽傳說類似,還有一個更著名的傳說故事:射日傳說。是日傳說是關於兩個太陽的故事。傳說以前天空中有兩個太陽,造成族中生活的不便,因為沒有夜晚根本沒辦法休息。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族中選了三個勇士負責去射下一個太陽,勇士們走的時候各背一個小孩及帶著橘子的種子。勇士們一邊朝向最接近太陽的地方一邊沿路種下橘子,以作為回程的路標。時間很快的過去,勇士們一個個死去,小孩們也都長大接替勇士們的任務,小孩們射下一個太陽後,便順著以前種下的橘子樹回到部落中。

  這個傳說代表著什麼意義?由於兩個太陽在天空中讓族人沒辦法休息,族人便派勇士到最高的山去射下一個太陽,勇士們帶著小孩子代表的意義就是父親的工作小孩子一定要承繼下去,而且部落是我們的發源地,不管做了什麼事一定要回到部落中。
(88.5.12出自苗栗縣泰安鄉中興村賴世仁村長)
(以上插圖出自甲馬創意 原知原味-台灣原住民神話故事)

  從前在泰雅族的部落,有一天希利克鳥和一隻大鳥比賽,看誰能將一顆大石頭從河的這邊搬到河的對岸。希利克鳥的體型很小很小,根本不能和大鳥相比。但是奇妙的事情卻發生了。大鳥根本無法移動石頭,反而是希利克鳥輕輕地就將大石頭推到對岸。族人非常欽佩希利克鳥,相信希利克鳥是泰雅族的靈鳥,絕對不可以獵殺希利克鳥。希利克鳥的學名是鷦鷯。傳統上,泰雅族獵人在出發打獵時或是打獵途中,會用希利克鳥的叫聲次數、位置及飛的方向決定吉或凶。如果是凶的話,立刻回頭,不再前進。

  根據施翠峰先生的研究調查(2000),有幾種情況可以代表吉凶。
代表吉利的是:

  1. 若先從右邊傳來一聲,再一聲,向前走十步在左邊又一聲。
  2. 若先從左邊傳來一聲,走十多步,又從右邊傳來一聲。
  3. 若從右邊傳來一聲,走十多步,又從左邊傳來一聲。
  4. 若從左邊傳來一聲,從右邊傳來第二聲,然後從左邊傳來第三聲,接著沿路又有左右先後交互的叫聲。

代表不吉利的是:

  1. 左右兩邊的鳥同時發出叫聲。
  2. 兩隻鳥同時出現在路的同一邊。
  3. 一隻鳥在面前橫向飛過去。

參考資料
施翠峰(2000):台灣原始宗教與神話。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林淳毅編寫(2001):台灣原住民山林傳說故事-猴子與螃蟹。台北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位在泰安鄉梅園村與尖石鄉交界處的大霸尖山是泰雅族人所公認的神聖之山。山的形狀很像人的耳朵,所以在泰雅族的語言叫做「Papa-Waqa」,也就是「耳朵山」的意思。泰雅族人相信大霸尖山是泰雅族人的起源地。

  另外,和許多其牠的族群一樣,泰雅族也有關於大洪水的傳說。據說在很久以前地上發生大洪水,大頭目帶領泰雅族人到大霸尖山去躲避洪水。但是洪水卻一直無法退去。最後問神的結果,必須將一對年輕男女丟入水中奉獻給神,才能退去洪水。但是部落裡面根本沒有一位父母願意犧牲自己的孩子。最後頭目只好犧牲自己的兒女來救部落的人。大頭目將兒子丟向山的右邊,將女兒丟向山的左邊。然後,洪水立刻退去,只剩下一條水流。這條水流就是後來的馬達拉溪。大霸尖山的兩邊多了兩塊大石頭,看上去就像人頭上的兩片耳朵。

   泰雅族人對大霸尖山總是懷著一份敬畏的心,甚至不敢隨便爬上大霸尖山的山頂,最高也只是到大霸尖山的肩部而已。雖然肩部離大霸尖山的山頂只有一百多公尺,泰雅族人還是一再警告其他族群的人不要冒險爬上大霸尖山。1927年日本人中曾跟武在接近山肩時,叫同行的泰雅族嚮導離隊去打獵,在沒有泰雅族人阻擋的情況下,第一次登上大霸尖山山頂。事後這位日本人心中還是有點怕怕,因為怕自己因為冒犯泰雅族的禁忌而遭受不幸。第一位登上大霸尖山山頂的台灣人應該是1959年的邢天正與蔡井璋。

參考資料
陳佩周(1995):說不完大霸神話。聯合報,11月24日。
達西烏拉彎‧畢馬(田哲益)(2001):台灣的原住民-泰雅族。台北市:台原出版社
黃鈴華(1999):二十一世紀台灣原住民文學。台北市: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