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對象:三至六年級  困難度:★★★★★
工具箱:繩索、跳箱、平衡木、體操墊、口哨、碼表、繩索、學習單、教學影片、野溪天然泳池、浮條、浮版

策略目標: 一、 在活動中表現身體的協調性。
      二、 培養小朋友團隊合作的精神。
      三、 結合體驗自然〈Nature Awareness〉活動,察覺大自然的正向能量。
      四、經由身心靈的健康對話,活出生命的樂觀、自信與熱情。
      五、 結合天然資源融入學校游泳教學,推廣水上安全活動教育。

  泰雅族名ATAYAL原意為真人、勇敢的人。發展環境探索教育拉近孩子和大自然的距離,能觀察到自己是和無數的其他生命共享相同的環境,體認有必要扮演管理員的角色,盡到維護環境的義務。大自然是孩子學習自我發現和培養冒險犯難精神之最佳場所,種種的大自然現象,如山川景物的變遷、食物鏈的形成、乃至森林大火,都可以讓孩子學到大自然如何在各種因果關係中,維持平衡的生態。

適用對象:四至六年級  困難度:★★★★★
工具箱:繩索、跳箱、平衡木、體操墊、口哨、碼表

策略目標: 一、表現全身性身體活動的控制能力。
      二、在活動中表現身體的協調性。
      三、在遊戲比賽中表現各類運動的基本動作及技術。
      四、培養小朋友團隊合作的精神。


  泰雅族名ATAYAL原意為真人、勇敢的人。復興鄉泰雅族在1919年枕頭山與日軍暴發生戰役,當時族人們運用自己的優勢條件,地理的位置、過人的體能、勇敢不懈的精神,不畏恐懼使用原始自然的武器對抗日軍的鋼鐵砲彈。在漫長的一百多天裡,雖然最終族人們戰敗,但我們可以從歷史的傷痛中看見族人的勇敢。

  步驟:十項鐵人練習→十項鐵人比賽→十項鐵人接力賽

  發展活動一:十項鐵人練習

  在操場佈置,10個關卡包括(1)伏地挺身10下、(2)50公尺衝刺、(3)仰臥起坐10下、(4)墊上前滾翻3次、(5)走平衡木(6)墊上後滾翻3次、(7)跳繩20下、(8)射箭、(9)繩索攀爬陡牆、(10)繩索垂降。

   進行本校四五六年級體育課協同教學,由三位老師分配不同關卡指導學生進行闖關教學,通過的在其學習單中蓋章以表通過。

  發展活動二:十項鐵人比賽

  進行十項鐵人個人競賽,老師規定學生盡量五分鐘完成的十項考驗,未過關者加強訓練。

  發展活動三:十項鐵人接力賽
  將四五六年級學生依據上一節能力平均分成兩組,進行闖10關瘋狂接力比賽,透過遊戲增強學童勇於挑戰及參與運動的興趣。

  國外研究指出,運動可增進工作表現、降低焦慮和沮喪(Fillingim &Blumenthal,1993)。運動可增加自我滿意度、社會適應、減少焦慮及沮喪(Heapes,1978)。本校學童在教師設計的關卡自我挑戰,以遊戲、運動及動作分析模式完成,每位小朋友都能盡情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並能幫助其他隊友完成關卡,培養團隊精神及建立互信機制,小朋友也較過去勇於自我挑戰。

適用對象:三至六年級  困難度:★★★★★
教師工具箱:教學影片、野溪天然泳池、浮條、浮版、口哨
學生工具箱:泳衣、泳鏡、泳帽

策略目標: 一、引起學習興趣提昇學生游泳能力,具有水上救生基本知能。
      二、結合天然資源融入學校游泳教學,推廣水上安全活動教育。
      三、了解家鄉危險流域,提升安全。

  復興鄉境內許多部落與野溪比鄰,時有小朋友到溪邊玩耍,也常發生一些悲痛的事件,在這些悲痛事件的主角中很多是具備游泳能力的,大多是一時疏忽及輕視安全而發生無法挽回的憾事。義盛部落是依宇內溪旁散居的部落,學生很容易到溪邊玩耍,如何指導學生在親近大自然而懂得保護自己是本教學重點。

  引起動機: 1、指導學生暖身操,講解做操的注意事項,再安排水中跳跳樂遊戲。
        2、教師示範教學內容。

  發展活動: 1、踩水︰又稱立泳,是最基本實用的自救方法。在水中溺水後第一個反應就是踩水,由於踩水可以得到休息,鎮靜下來。
        2、水母漂:人體比重與水相近,因此,只要吸點氣,身體很容易浮起來,水母漂就是利用此原理。其方法為吸氣後,身體放鬆,讓其自然漂浮,水母漂姿勢有二:一為雙手下垂,二為雙手抱膝,使背部露出水面如龜狀,漂浮一段時間後,再抬頭吸氣,如此持續動作,可使身體得到休息。在水面上漂浮以待援。

  引起動機: 1、指導學生暖身操,講解做操的注意事項,以打水仗遊戲方式開始進行。
        2、教學前先對三至六年級學生檢測其游泳能力,由三位教師依其能力分組協同教學。

  發展活動: 1、水中漂浮:游泳首重平衡,指導學生在水中睜開雙眼去除心理負擔,循序漸進指導中漂浮。
       2、下肢打水:對已學會漂浮之小朋友先在岸邊進行自由是打水或蛙式踢繳,熟練後教師輔助其水中練習。
3、上肢划手:先於岸上指導學生划手動作,熟練後教師輔助其水中練習。
4、上下肢動作連結:下肢打水及上肢划手都熟練後,進行上下肢動作連結水中練習。
5、換氣:能閉氣游15公尺小朋友,進行換氣指導。
        6、發表:教師指定動作較為標準的小朋友示範,或有意願的小朋友示範。

  引起動機: 從游泳意外事故的案例中,讓小朋友了解游泳安全的重要性。
  發展活動: 1、台灣危險水域介紹; 2、義盛危險溪流實地考察。

  山上的孩子一般沒有什麼機會到安全的游泳環境玩水,常常一群小朋友會到部落野溪玩耍,也發生很多意外事件,其中很多都是會游泳的小朋友,我個人覺得這樣的現象很令人擔心。本校先指導老師及小朋友都要有正確的救求與自救方式及游泳觀念:不是以正確的泳姿為唯一的教學、學習重點,能浮在水面,不會前進也是一種必備的技能;了解家鄉危險水域,避免發生意外。
  水火無情,在游泳來說,不能像老一輩的觀念:「不要去玩水」;也不能太保護小孩子:「不要去深水」。而是要正確的教導並鼓勵小朋友去了解、嘗試,最後才會演變成自己技能,如此才能真正在水中悠游自在。

適用對象:四至六年級  困難度:★★★★★
教師工具箱:繩索、口哨

策略目標: 一、結合體驗自然〈Nature Awareness〉活動,察覺大自然的正向能量。
      二、透過活動引導,感受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三、經由身心靈的健康對話,活出生命的樂觀、自信與熱情。
      四、學習合作競爭,超越自我,達成最高的目標。

  大自然是學生學習自我發現和培養冒險犯難精神之最佳場所,種種的大自然現象,如山川景物的變遷、食物鏈的形成、乃至森林大火,都可以讓學生學到大自然如何在各種因果關係中,維持平衡的生態。義盛國小位於北橫支線,小烏來風景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發展環境探索教育拉近學生和大自然的距離,讓學生能觀察到自己是和無數的其他生命共享相同的環境,體認有必要扮演管理員的角色,盡到維護環境的義務。
  鼓勵學生走入大自然的探索活動,結合學生個人經驗和智慧的成長,以促成自我發現以及知識的建立。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對學生不同的學習型態、背景和需求,應本關懷著、同情和尊重的精神。針對個別差異,施以協助和指導,可以激發學習者的潛力和創造力,在健康、安全、關愛的情境中,每個人都會有學習的能力和意願。

  老師引導學生探索學校自然環境,觀察風動石,了解風動石為何是我們復興鄉泰雅族精神象徵,從中學習其涵義。

  平時體育課培養學童健康體適能,利用綜合課將學生分組帶到學生熟悉的小烏來瀑布探
險,鼓勵學生挑戰森林步道中的好漢坡。

  開拓本校至宇內溪獵徑,學生透過獵徑及宇內溪朔溪活動,體驗泰雅族祖先狩獵生活。在本活動主要讓學生發現問題,並透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問題,教師則從旁協助注意學生安全為主,不主動提供解決方案,盡量由學生自行完成,針對體能較弱的要求各組組長盡到照顧義務,以培養其領導能力。泰雅族社會中原來沒有「頭目」,每當族人需要一致行動時,大家才共商推派一位有能力的人為代表,驥以此活動增進學生勇於挑戰自然環境,並增進互助合作精神及自信心,培養其能力,以做為日後族人代表。

  體驗學習係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歷程(AEE,1995)。義盛國小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藉由風動石、烏來瀑布、宇內溪等自然環境的探索提供有目的性之主動學習機會,經由個人及團隊互動學習來增強個人成長與組織之互動運作及應變能力。在這主動學習係指學習者身、心、靈的全人參與具有智力、情感、社交、身
體及靈性的探索及挑戰活動。因此本學習活動便不再以教師為教學中心,學生才是教學之主體。教師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扮演所謂助產士 (Midwife)的角色,透過教師引導之過程,使學生透過反思內省及批判,習得新的知識及概念,並內化於自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