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對象:三至六年級  困難度:★★★★☆
工具箱:別出心裁的竹鼓,爵士鼓,非洲鼓,改裝後的大鼓、中鼓、小鼓,木棒,竹棒,各式各樣不一定是樂器的樂器,擴大機,CD播放器,感受節奏的本能和源源不絕的創意。

策略目標: 一、 小朋友能夠重新思考獵人與獵物之間、泰雅先民與山豬之間的關係。
      二、 小朋友能夠著名的表演藝術影片當中得到啟發,刺激思考表演的靈感
      三、 藉由爵士鼓的學習,體會到基本的節奏感和具流行元素的節奏型態與規則。

      四、 小朋友能夠藉由非洲鼓的學習中體會如何與他人用節奏對話。
      五、 小朋友能夠思考自己的表演有什麼可能性。
      六、 小朋友在參與山豬姑娘的歌舞劇中,能夠分工合作,一齊完成這齣表演。

  在傳統的泰雅狩獵文化中,泰雅先民與山豬一直都是獵人與獵物之間的關係,直至現在,山豬甚至成為一般原住民所謂的家畜;以前泰雅族人獵山豬,現在泰雅族人養山豬,偶而獵一些山豬,換個角度來講,山豬竟然也連結了泰雅族人他們即將消失的傳統狩獵文化。
  筆者本身雖然在義盛國小為了發展學校本位特色,指導了小朋友舞蹈一段時間有餘,但是本身其實並不擅長舞蹈,我比較擅長復流行元素的打擊樂,時常我在思考,如何將我所擅長的東西,混入泰雅傳統舞蹈的教學哩,讓泰雅傳統舞蹈更增添新風貌。
  原住民的舞蹈往往並不是只有單純的舞蹈而已,他其實還包含了歌謠、擊樂的部分,能
不能將擊樂的元素強烈地融入舞蹈的過程當中,而不僅僅只是個伴奏,擊樂的過程是舞蹈的一部分,敲打東西的面貌是表演中主要的一環,有沒有這個可能性呢?
  以往在發展學校本位特色時,所呈現的便是傳統中的傳統,歷經幾位老師的努力,傳統一直開始以新的面貌出現,歷經轉化,革新,再生,希望又更能呈現一齣別出心裁的新風貌。

  執行步驟:打擊樂相關表演藝術影片欣賞

  小朋友在過去的傳統原住民舞蹈學習中,其實已經累積了許多傳統原住民舞蹈表演及觀賞的經驗,但是在傳統舞蹈當中,音樂總是最弱的一環,這可能是原住民舞蹈特質所致,讓他們藉由欣賞著名的STOMP及鬼太鼓座等表演藝術影片,刺激他們的表演新感受,讓他們對於舞蹈的感覺和思考有些新的方向。

  執行步驟:爵士鼓基本打擊→基本節奏型態的練習與學習→基本節奏的組合與其他技巧的綜合應用練習

  爵士鼓是一個很特殊的樂器,因為他是所有打擊樂器當中最強調雙手雙腳並用的樂器,有了學習爵士鼓的經驗,任何一種非旋律型的打擊樂器都會變得比較容易接觸;所以讓小朋友試著從學習爵士鼓的經驗當中開發他們的節奏潛能,豐富他們對於節奏與音樂的感受力、初步的肢體協調,以及音樂段落的組合與變化。

  這是一個需要相當長時間的教學活動,但是重點並不是要讓他們每一個都很會打爵士鼓,而是藉由學習參與的經驗強化大家的節奏感與肢體協調的表達能力。

  執行步驟:非洲鼓基本打擊與音色介紹→簡單的非洲鼓基本節奏練習→合奏與即興對話練習

  非洲鼓是一個相當強調鼓手與鼓手之間的協調與對話的樂器,讓小朋友們在學習非洲鼓的過程當中,體驗如何感受與他人合奏時每個人所扮演的音色角色,學習彼此協調以及音樂上的互動,最後再試著激發他們的節奏創作,利用自己所創造的節奏與他人合奏。

  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可以瞭解音樂並不是只有照著樂譜彈奏或敲擊,音樂可以是興之所致,也可以是靠著感受與協調來觸發。

  執行步驟:將小朋友依“山豬姑娘”歌舞劇的劇本需要分組

  歌舞劇的製作和傳統舞蹈,或者是純音樂的演出不同,它有角色上的區別,以及幕前幕後角色配置上的不同;將小朋友依劇本需要《劇本與角色請參考附件》分成幾組:器樂A組,器樂組,歌謠組,舞蹈組,男女主角組,道具等;過程中也讓小朋友了解他屬於的組別所應該要完成的任務與練習進度。

  在分組之前,先讓小朋友們對於這齣歌舞劇文本的意涵有所了解與思考,山豬姑娘是一齣改變了傳統獵人與獵物之間關係的故事,本來山豬是泰雅傳統狩獵活動中一種常見的獵物,但是一個現代小男孩無意之中放走了一隻遭受陷阱束縛的小山豬,小山豬為了報答他,帶領了他走了一遭特別的,融合了傳統與現代的表演藝術洗禮,小男孩彷彿在夢中,又彷彿真實經歷過;小朋友再感受這齣歌舞劇的意涵時,也許可以思考山豬雖然作為獵物,但是到了這個時代,也許我們可以和山豬之間建立某種新的關係?當然每個人答案都可以是不同的,也可以不認同這齣歌舞劇的意涵,純粹只認為山豬僅僅就是獵物,也是某種答案。

  執行步驟:器樂A組的音樂“竹鼓若響”→“勇士狩獵舞”→最後的合奏→配合器樂B組一齊練習

  首先是器樂A組的曲目練習,“竹鼓若響”是一首用我們自製的特殊竹鼓所完成的音樂,這個竹鼓和傳統上原住民的竹鼓有很大的不同,我們的竹鼓是直立的,直立的竹鼓除了可以有不一樣的表演方式之外,還可以作為場景上象徵竹林的作用。

  “勇士狩獵舞”是一首用矛與竹棒互相敲擊,或是敲擊地面,以及配合傳統原住民舞蹈所完成的曲子;其實泰雅族的傳統原住民舞蹈裡並沒有勇士狩獵舞這一項,所以小朋友得發揮之前節奏學習的經驗,以及融合隻錢原住民舞蹈的學習經驗開發出屬於自己的勇士狩獵舞。

  最後的合奏裡用得是各式各樣看起來其實一點也不像是樂器的樂器,綜合了之前小朋友所學習的各種關於打擊的技巧與感覺,之後所有的曲子與演出配合器樂B組的簡單自製傳統樂器伴奏。

  依劇本各組彼此排練與配合演出接下來就是依劇本裡每個人所安排的角色與位置實際配合練習,之後在配合服裝道具的整備完成,一起完成這齣“山豬姑娘”的歌舞劇演出《劇本與角色請參考附件》。

  我來義盛國小從事舞蹈教學今年已經是第二年,其實我一直遭遇到一種困境,因為自己本身並不是學舞蹈的,而且更沒有傳統原住民舞蹈的經驗,因此我能夠把什麼樣的東西教給小朋友,一直是困擾我再三的問題,除了從他們過去的舞蹈尋找一些教學的素材之外,一些研習的經驗,以及復興鄉一個原住民舞蹈的成人團體,一直是我的學習對象。

  然而學習和探訪的過程當中,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首先,現在可以看得到的原住民舞蹈表演,七成到八成幾乎都是阿美族舞蹈的變形,傳統的木鼓、竹鼓、木琴等,也都是阿美族傳統樂器所衍生出來的,再者,剩下的部份許多都是融合了一些現代動作,或者是其他傳統舞蹈的變形,融合與再生。

  當然,有些區域的傳統舞蹈依然堅守傳統的面貌,忠實的呈現所謂記憶的遺跡。傳統與古典,其實就是過去的流行,或者過去的現代舞。那麼,我們可不可以創造一些屬於我們自己的傳統,或著是傳統的血液活在我們身上也有著另外一種截然不同卻有同樣脈絡的能量?因此我們創造了山豬姑娘,一個活在現代與傳統交界的表演藝術形式。這裡小朋友的肢體感受力,豐富的節奏感和音樂感總是讓我驚異,以前在都市區裡從事爵士鼓教學時,同樣的東西都市的小朋友可能要花三個月學會,這裡的小朋友只要一星期,不曉得是不是來自遺傳的禮物,總之他們很有這方面的天賦。

  教學起來的感覺和以前從事舞蹈教學的感受很不一樣,這一次他們很賣力的敲,上課敲,下課敲,平常走路也會不自覺地複習許多節奏的段落,是很直覺的,將音樂融入了他們自己生活的每一刻,敲東西發出聲音是小朋友的天性,他們在過程中享受聲音與身體的律動。

  最辛苦的要算是歌舞劇整體的排練吧,這一次能參考的東西實在少,創作的成分遠比再現還要來得大,從劇本、歌謠的創作到舞碼,曲目的編寫與設計,直到教給小朋友,以及和小朋友合作開發節奏與樂段、 舞蹈,都是曠日費時的工程,其中過程當中一直與小朋友溝通,讓他們了解整齣表演的意涵,以及所需要的情感,表現方式等,每件事都在考驗自己的工夫與耐性,還有與小朋友的默契與同步值,直至寫這一份省思的當下,這個歌舞劇作品也尚在實踐階段而已,我和小朋友們也還有一段長路要走,不過我相信歷經辛苦的焠鍊與實踐,最終一定可以享受豐美的果實。